新聞中心
SBR工藝進水調試步驟解析
1) 進水:調試初期,由于活性污泥還未能完全適應所處理的水質,故進水量要先小后大,待出水達標后再逐步加大進水量,避免負荷沖擊,讓污泥大量失活。由于本方案所針對的處理量僅20-30m3/d左右,前期可能只有12m3/d左右,故這里直接將進水量提到100%,即每次每池進水12m3至設計標高處(1#SBR池因曝氣頭原因暫時不用)。進水過程大約持續1小時左右。進水之前取樣測定進水的pH、COD、氨氮、總磷。
2) 反應:進水完成后,開啟風機,調節鼓風量,控制DO值在2-4mg/L之間,按照“曝氣2小時—停氣1小時—曝氣2小時—停氣1小時—曝氣2小時”的順序操作。曝氣過程中,需測定SV30或者SV5,保持SV30在20%-30%,或SV5在35%-50%之間,有必要時取樣測定MLSS值。此過程大約8小時。
3) 沉淀:反應期最后一次曝氣結束后,即進入沉淀期,一般關閉曝氣后,使池內不再擾動,2小時左右便能完成沉淀,上清液能排放。沉淀階段結束時應采樣送檢。
4) 排水:沉淀過程結束后,上清液澄清,打開標高較高的一個排水閥門,排去閥門所在標高以上水體(10m3-15m3左右)。
5) 靜置:以上四個過程耗時約12小時,由于每天待處理水量為12m3左右,一個SBR池的處理量能滿足一天的處理需求,可將閑置期設定為24-12=12h,處理周期設為24h。在閑置期需根據反應期所測得的SV值適當排泥,使SV值控制在合理范圍內。
在調試和試運行過程中,根據化驗數據和對微生物的觀察以及出現的各種異常情況等,對運行參數采取相應的操作,使各項參數控制在合適的范圍內。
① 控制被處理的原污水的水質、水量,使其能夠適應活性污泥處理系統的要求。
在實際調試過程中,原污水的水質是不易控制的,通常做法是控制水量。要保持調試階段系統的相對穩定,盡量使其承受的污染物負荷保持均勻的增長,即:
水質(kg-CODcr/m3)×水量(m3/d)=污染物總量(kg-CODcr/d)
在調試過程中,根據調試階段的進度和需要,使系統的污泥負荷保持相對穩定,防止沖擊負荷。因為沖擊負荷常常會導致微生物的大量死亡,或者引起微生物相的改變,而系統恢復要好幾天的時間。
② 保持系統中微生物量相對穩定
這是SBR池處理系統調試過程的關鍵所在。因為調試的過程,也是尋找系統最佳的運行參數(如污泥濃度)的過程。對正常運行的系統而言,原污水的水質水量是不可控制的,也就是說不論原污水的水質水量如何,系統都必須把全部來水收集處理合格。所以要保持一個合適的污泥濃度值,使其在誤差范圍內變動也不會影響系統的運行穩定和處理效果。
要保持運行階段系統的相對穩定,就要盡量使系統中的污泥量相對穩定,即:
污泥濃度(kg-MLSS/d•m3)×池體積(m3)=池內的污泥總量(kg-MLSS/d)
保持系統中的污泥量穩定,是通過確定每天排放的剩余污泥量來實現的。剩余污泥量指數包括:污泥負荷、污泥指數、和污泥齡等。
③ 在混合液中保持能夠滿足微生物需要的溶解氧濃度
對于SBR工藝而言,反應池內的DO值是不固定的,在反應初期,由于曝氣剛剛開始以及反應池內進入大量的有機物,此時DO值較低,隨著反應的進行,池DO值逐漸呈升高的趨勢,因此對于反應后期只要保持池內的溶解氧在2-3mg/L 左右即可。對于本方案,需要在調試期內總結出反應池DO的變化規律,用來調整風機的運轉以及曝氣量的大小,使其真正發揮節能降耗的作用。
④ 在反應池內,活性污泥、有機污染物、溶解氧三者能夠充分接觸,以強化傳質過程。
![]() |
一體化物化生化處理池:原理與應用.. | [2025-04-18] |
![]() |
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環保展/第七屆生態環保產業..... | [2025-04-17] |
![]() |
MBBR技術提升污水處理效果.. | [2025-04-17] |
![]() |
新品發布|生物衛士BioGuard?幫您診斷.. | [2025-04-16] |
![]() |
雙氣浮工藝:污水處理的雙刃劍.. | [2025-04-08] |
![]() |
醫療廢水的科學處理之道.. | [2025-04-22] |
![]() |
污水站接待禮儀:細節彰顯專業.. | [2025-04-21] |
![]() |
工業污水分質處理:精準治理新路徑.. | [2025-04-16] |
![]() |
工業污水資源化:政策賦能綠色轉型.. | [2025-04-15] |
![]() |
智能化轉型:工業污水治理的破局之路.. | [2025-04-14] |
工業污水處理 |
污水處理成功案例 |
污水處理系統改造 |
污水處理解決方案 |
武漢格林環保設施運營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(C)2017 網絡支持 生意寶 著作權聲明 鄂ICP備14006768號 公安機關備案號:42010502000419